如何烧香最灵?道教敬香遵从此法,自然有求必应!

道教上香,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和礼仪,诸善信切莫忽略或轻视。

进入宫观上香,本来是希望祈福寿求平安,倘若不明规范,不知礼仪,犯了禁忌,非但不能达到上香的祈福之效,反而会触犯神明,冒犯道门,好心办了坏事,为自己召来灾祸。

道教上香的意义

道教上香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:

一是供养诸神。香云缭绕,腾空供养,供养上界云府高真,中界岳渎威灵,下界水府仙官,三界诸神。《三宝香》中说:“愿烧道(经、师)宝香,生生常供养。

二是传诚达信。“香自诚心起,烟从信里来。一诚通天界,诸真下瑶阶“,《祝香咒》充分说明了这点,道是由心去学的,而心意要借香烟来表达,当香在玉炉内焚烧时,我们的心也随着香烟漂入黄金殿内,飘至白玉阶前。群仙真圣纷纷驾起仙车,旌旅簇拥着下降道场,我们心中的愿望也就可以奏达九天之上了。

三是召亡返魂。在祭祀亡灵,亡斋类道场时,可以通过焚香摄召亡魂,“以此真香摄召请,当愿亡者悉遥闻”“一炷明香通信去,五方童子引魂归”。道教仪范中专门有“一炷返魂香”。

四是清静身心。《受持诸品咒》中有“上香时咒:常焚心香得大清静”的说法。重阳祖师词《踏莎行·咏烧香》中写到:“身是香炉,心同香子,香烟一炷分明是,依时焚透昆仑,缘空香泉袅祥瑞。”

五是与人祈福。《玄门朝科》中的许多说文,都有“愿以此烧香功德,归流醮信人家,家门迪吉,眷属平安……”;“愿以此焚香功德,归流醮信人家,观颐自乐,御履相欢……”的说法,可见上香功德,于己于人,都是十分广大。

总之,道教上香是广结善缘、积德行善、修道成真的重要途径,故:“九天之上,唯道独尊,万法之中,焚香为先”。

上香须明理

宋代著名易学家邵康节在《安乐窝中一炷香》中写道:“安乐窝中一炷香,凌晨焚意岂寻常。祸如许免人须诌,福若待求天可量。”他在此以上香指出了修道求福之道理。

其实在邵康节之前,道教大德葛洪就曾提出类似的批评,他认为烧香不明理,“则何异诣老空耕石田,而望千仓之收,用力虽尽,不得其所也”。也就是说,如果在上香的同时不具备德行,不修养身心,不明修道之理,则不能达到消灾避难,礼敬神明之效。

近年来更有迷信上头香之信众,为抢插头香而把整个香炉弄得东倒西歪,更是不智与不敬之举。

所谓“上头香”,是每人在每年的年初一的第一柱香,还有每日凌晨卯时(早上五点),开庙门时,自己所插的第一柱香也算是上头香,而非各庙宇的第一柱香。

由于插头香、抢头香以致众人抢挤一个香炉,把香炉弄得东倒西歪,或是用投掷的方式,将香抛于香炉中,实为不敬之举,最后造成强者得标,弱者受伤,这并非我们敬拜的神明所愿意见到的,愿虔诚的信众们能够纠正自己的不敬之举。

道教上香礼仪规范与禁忌

道教上香,不可随随便便,应按照礼仪规范行事。

道教上三炷香,代表供奉道教所尊的玉清、上清、太清境以及居住于此的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

正确的上香方式为:左手持香脚将香头朝下点燃。

可以默念上香咒:“常焚心香、得大清静”,倘若不小心香燃了明火,切忌用嘴吹灭,只用右手稍微扇一下、或者晃一下熄灭明火就可以了。

而后以左手拇指配合食指捏住香脚上端,右手拇指同食指捏住香脚下端,两手如此举香,置于胸前,弯腰三拜即可。

三拜过后从左手绕到香炉前,准备上香。

上香的时候须以右手持香,用左手把香插入香炉。真是因为,中国自古以右为尊,用左手代表自己身份较低,如同古人去对方家里拜访,跨入对方家里门槛时,必需考虑对方的官职比自己是高是低, 比自己高阶的只能先跨左脚——道教作为本土宗教,沿袭了老祖宗的这个传统,所以我们以后再进宫观,就再不能马虎了,插香用左手,进门跨左脚。

先用左手拇指配合中指捏住第一支香插在香炉正中间可默念:至心供养道、当愿众生、常伺天尊、永脱轮回

再用左手拇指配合左手无名指取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可默念:至心供养经、当愿众生、生生世世、得闻正法。

最后以左手拇指配合食指取最后一支插在左边可默念:至心供养师、当愿众生、学最上乘、不落邪见。

诰文背不下了的不念亦可,心诚即灵。

三支香需要插得一样高一样直。取平安正直每支香之间的间隔不可超过一公分。三支香插完从右侧绕回刚才拜拜的地方行抱拳礼。如果旁边有师兄敲罄,在对神像行完抱拳礼后也要对师兄行抱拳礼、师兄看到也会对你回礼。这就是道教上香的一般流程,到此完毕之后,从右侧大门出大殿就可以了。

最后切记:不要在道观内行合十礼。

自古以来,道教的祭天、通神、避邪等仪式,都离不开香。在漫长的历史中,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。
这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醮焚香、养生修行等方面,它发展、延续、贯穿着整个道教文化的传承历史。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,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,形而下的应用科学。亘古以来,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在中国古代道教中,所用香品约有十种,分别是:“降真香”、“百和香”、“信灵香”、“返风香”、 “七色香”、 “逆风香”、“天宝香”、“九和香”、“反生香”、“天香”。

image

 

道教对不同场合焚烧什么香都有规定。《香乘》中云:道书称 “檀香、乳香谓之真香,只可烧祀上真。” “返风香”、 “七色香”、 “逆风香”和 “天宝香”,这四种为道教宫观和斋醮中用香。
“九和香”,此为道教神仙传说用香,宋洪刍 《香谱》引 《三洞珠囊》称:“天人玉女,持罗天香,按擎玉炉,烧九和之香。”
“反生香”,又称 “返魂香”、 “惊精香”或 “却死香”,据考证可能是中国古代乳香的一种名称,宋叶廷珪 《名香谱》称其是 “尸埋地下者,闻之即活”。
“天香”,指天上神仙之香,也指道教徒敬祀天神之香。
降真香,也是道教斋醮中常用之香, 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》称降真香:“乃祀天帝之灵香也。”宋人洪刍 《香谱》载,降真香生于南海诸山,亦有称产于大秦国者。
该文献特地提到:“(降真香)性温平,无毒,主天行时,气宅舍怪异并烧之有验”,这是典型的道教烧香避秽方法。
《仙传》称:“烧之,感引鹤降。醮星辰,烧此香甚为第一。小儿带之,能辟邪气,其香如苏方木。然 (燃)之,初不甚香,得诸香和之,则特美。”
还有一种是 “信灵香”,也是道教斋醮中用香,仅次于降真香, 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》说:“信灵香可以达天帝之灵所”。
道教所用的香品都按程序预先加工炮制,其炼香方法讲究。
周嘉胄在 《香乘》中提到的冷谦真人制作的 “太乙香”,制作工艺秘而不宣,原料配方与四气五行结合,焚烧后产生的气味可助益神明,周嘉胄称其是:
“制甚虔、甚严,择日炼香,按向和剂配天合地,四气五行各有所属,鸡犬妇女不经闻见,厥功甚大,焚之助清气益神明,万善攸归,百邪远遁,盖道成翊升举秘妙,匪寻常焚爇具也。其方藏金陵一家,前有真人自序,后有罗文恭洪先跋,余屡虔求,秘不肯出,聊纪其功用如此,以待后之有仙缘者采访得之”。
使用天然道香醮事、祈福、辟邪、辅助修行等,颇具功效,故此,香在道教中,确定了四大主要功能:
一、祀先供圣————礼仪的表达手段(通神);
二、祛疫辟秽————草药的重要部分(预防);
三、安魂正魄————宗教的必备用品(养心);
四、启迪才思————文人的读书伴侣(安神)。
“香自诚心起,烟从信里来。一诚通天界,诸真下瑶阶”,道教认为,香为圣品,是沟通天地人三界的重要媒介,缭绕于诸天,结成云篆;或方飞于下土,散作烟霞…所谓香烟满法界,莫不于此。
观妙香堂,谨遁香谱秘制道香,盥手凝息心专精事;不仅通达神明、辟秽除邪,更可用于日常所需,以香养生,凭香愈疾,达安神静心、裕养精元之妙。
香之为用,其利最溥,物外高隐,坐语道德,焚之可以清心悦神!
一柱道香燃起,杳杳冥冥之中,似种花春扫雪,若惊鸿照影来…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